京津冀专家品鉴甘薯创新优质品种将落地北京

来源:农民日报
 11月16日,粮食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甘薯品尝鉴定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粮食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领导和专家、京津冀地区甘薯产业的专家,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50多人参加了品尝鉴定会。
  品尝鉴定会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薯育种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刘庆昌教授主持,北京市粮食作物产业技术体系甘薯育种岗位专家何绍贞和栽培岗位专家李仁崑介绍了2014年北京市创新团队甘薯筛选和选育工作,另有10位专家对收获储存在10℃~15℃地下室35天后进行蒸煮和烘烤的10个鲜食甘薯品种或品系进行了品尝,并从甜度、肉质、水分、味道、纤维、外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鉴定。这10个优良鲜食甘薯品种或品系分别是:山东烟台农科院育成的烟薯25、烟薯18和烟薯47;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广薯87;河南商丘农科院育成的商薯19;中国农业大学甘薯研究室更近育成的农大6-2,新品系农大28-3、农大29-6和农大16-2;北京的老品种遗字138。专家们认为食味较好的是:遗字138、商薯19、农大6-2和农大28-3,其中北京的遗字138仍然是食味更受欢迎的。
  北京市农业局科教处处长程晓仙对粮食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创新团队立足北京市场和市民生活,按照甘薯产业的需求,以遗字138的脱毒提纯复壮为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今后能创新机制,让优质品种和优质种苗落地北京,促进北京的甘薯产业发展。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调研员窦鹏辉要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团队要实现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感谢了农业部和北京市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农大的支持,希望教授们利用好农业部和北京市搭建的体系平台,密切配合,努力工作,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能量,为甘薯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作出更大贡献。何绍贞李仁崑

延伸阅读:

   河北省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一家集农业科研、育种、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员工52人,外聘技术专家15人,业务涉及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合作社拓展、农产品储藏销售等领域。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发展了脱毒甘薯(脱毒红薯)、小麦良种、莲藕立体种养、脱毒马铃薯四大农业产业、建立了四个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荣获河北省消费信得过单位、河北省著名商标企业、邯郸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禾下土脱毒甘薯事业部以脱毒甘薯产业为核心,依托国家生物分子育种中心、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河北省农科院甘薯研究室等多家农业科研院所,相继完成了品种引进、脱毒组培、规模扩繁、高产示范、产业链拓展等脱毒甘薯产业化建设目标。现拥有:现代化脱毒甘薯组培扩繁中心600㎡,标准网棚8000㎡。主要品种有:脱毒龙薯9号、脱毒西农431、脱毒北京553、脱毒遗字138、脱毒秦薯8号、食5(脱毒徐薯32)、脱毒烟薯25、脱毒商薯19、脱毒徐薯22、脱毒鄂薯6号、脱毒浙紫、脱毒紫菁二号、脱毒心香、脱毒徐薯34、脱毒水果型(166-7)、蔬菜型(脱毒台农71)等20余个。高标准脱毒甘薯原种生产基地1000亩,年产脱毒甘薯原种150万公斤。高标准脱毒甘薯苗(脱毒红薯苗)繁育基地200亩,年产脱毒甘薯种苗(脱毒红薯种苗)1.2亿株。脱毒甘薯高产种植示范基地10000亩,年产商品薯40000吨。标准甘薯保鲜储藏设施6000㎡,仓储能力300万公斤。营销网络覆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四川、安徽、福建、辽宁、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甘肃、新疆等20余个省份。 
   公司可以为育苗单位、种地大户提供脱毒原种种薯及脱毒种苗,欢迎业界同仁实地考察,合作发展!


关注我们

编辑: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11-30 08:03:04

文章地址:http://hdhxtzy.com/industry/158.html

联系我们
与我们取得联系
微信客服
cyp949484741
电话咨询
免费热线:13931013418